古代女子的唇妆

发布时间:2022-10-26
不少女孩子对古装造型特别感兴趣~,今天小编要带大家了解的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种,唇妆文化。从古至今,历朝历代的造型并不简简单单的只是女子为悦己者容的小事,更能反映出这段历史时期的政治,经济,文化,尤其是统治者的思维和策略。我们来看看下图是历代妇女唇妆的样式。
 

汉朝“梯形唇妆” 汉朝的“梯形唇妆”,上唇中间突起的部分涂一个小梯形,下嘴唇中部延伸上嘴唇的小梯形再涂一个大梯形,两唇合起就形成了一个大梯形。汉朝因为战争的动荡,因此百姓太穷,从而对于审美的追求并不高。到了汉武帝时期推行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,社会对于女性的审美转向以德论高下,所以汉代女子的妆容总体相对简洁。
 
魏晋
魏晋时期玄学发展迅速,人们的审美意识达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哲学高度。是一个以白为美,连男人也会涂脂抹粉的年代。各式标新立异的妆容由此孕育,唇妆样式演变成扇形。除了红色的朱唇外,南北朝时还兴起了一种以乌膏染出的“嘿唇”。
 

唐代除了华服,敷铅粉、抹胭脂、画黛眉、贴花钿、点面靥、描斜红、涂唇脂,唐代女子的唇妆种类也异常丰富,仅晚唐三十多年时间里,唇式就出现了17种之多。唐代的唇妆形状,流行樱桃小嘴,以小巧圆润为美,又以蝴蝶唇妆为翘楚。而最风靡的要数樱桃形和花朵形。历史上最为出名的“樱桃小口”是白居易家蓄养的家伎樊素,因此有“樱桃樊素口”之称。
 
酒晕妆、桃花妆、飞霞妆、慵来妆,流行的妆容也融入了各种外来文化的特色。市面上还流行过一种“啼妆”,白居易的《时世妆》一诗就描写了这种奇特的妆容。 “时世妆,时世妆,出自城中传四方。时世流行无远近,腮不施朱面无粉。乌膏注唇唇似泥,双眉画作八字低。妍媸黑白失本态,妆成尽似含悲啼。”按现在眼光来看,有点Hold不住...
 

宋代有椭圆唇,弧线圆滑,很像橄榄的形状。宋代女子的妆容以清新素雅,有一定的独特美感。点唇样式比唐代少得多,檀色点唇成了主要流行的颜色。对于女性审美标准也从华丽开放走向文弱清秀。北宋秦观在《南歌子》中写道:“揉兰衫子杏黄裙,独倚玉栏,无语点檀唇。”檀唇说的就是这种唇脂的颜色。倒是贴花钿在宋代女性除了用黑光纸剪成各种形状贴在脸上外,她们还将鱼鳃贴在脸上,并给予了一个好听的名字:鱼媚子。一些追求时髦的妇女还会将额前、眉间贴上小珍珠作妆饰。
 

明代很流行“桃花妆”和“酒晕妆”,前者更清淡。如果脸蛋上有雀斑,女子还会将鲥鱼的鱼鳞贴在脸上,遮住这些色斑。明代的女子以细眉为美。浓眉大眼在当时会被遭嘲笑。唐宫里曾流行的抹指甲到了明朝成为了全民运动。
 

清代宫廷女子与民间女子装扮反差很大。清上层贵族女子穿旗袍、戴云肩、梳旗头。偏爱以橘色系为主非常艳丽的妆容。她们一般脸颊着色偏暗,眉妆则采用柳叶眉、水眉、平眉、斜飞眉等较素净的式样;民间女子特别是江南地区的,大多保留着明朝时期的打扮。不过点唇式样还是比较统一的。清朝妇女以艳红居多,并且涂抹部分非常小,上下唇各抹一小点。看似小花瓣。
 
以上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,仅作内容场景化展示,如有侵权,请告之删除